
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的大小街道、社区民间资本,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忙碌而亲切的身影。他不是法官,却常常断是非曲直;他不是干部,却能解开群众心中的千千结。他就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“贴心人”“和事佬”的优秀人民调解员——王海森。
王海森,本科学历,2024年他从公安战线光荣退休,先后荣获洛阳市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两次个人三等功、河南省“一村一格”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,其创新的社区工作法被上级推广。2025年他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,现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。他始终坚守“调解为民、排忧解难”的初心使命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奔波在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,调解成功率达90%以上,协议履行率近100%,为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、促进公平正义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,其先进事迹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好评。
政治坚定,牢记宗旨,筑牢忠诚可靠的思想根基
王海森深知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。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认真学习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,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。他深刻认识到,做好调解工作,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展开剩余72%业务精湛,勤学善思民间资本,练就化解矛盾的过硬本领
人民调解工作涉及面广、专业性强,对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,王海森同志并非法律科班出身,但他深知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的道理。为了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调解员,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。
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,系统学习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等与基层矛盾纠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,并密切关注最新司法解释和政策动态。他的办公桌和家里,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和资料,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。通过持续学习,他从一名“门外汉”逐渐成长为精通调解业务、熟悉政策法律的“行家里手”。在熟练掌握“面对面”“背靠背”“情感共鸣”“法理交融”等传统调解方法的基础上,王海森同志结合新时期矛盾纠纷的新特点、新变化,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新模式,从根源上疏导当事人情绪,解决实际困难,彻底化解矛盾。
情系百姓,无私奉献,彰显司法为民的公仆情怀
王海森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,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。在调解工作中,他始终坚持“三心”工作法:接待群众有“热心”,调查取证有“耐心”,化解矛盾用“真心”。参加调解工作以来,他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,错过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刻。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,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,只要一个电话,他立即奔赴调解现场。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调解热线”。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深深感动了周围的同事和群众。
廉洁自律,作风正派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
王海森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和纪律底线,清清白白做人,干干净净做事。在调解工作中,他坚持公正中立的原则,不偏不倚,不受人情、关系等因素干扰,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请托和诱惑。他从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和财物,始终保持着人民调解员清正廉洁的形象。他常说: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如今这位初心不改的老党员依然奔波在调解一线。(来源 洛阳市司法局)
【编辑 滢滢 王巍】民间资本
发布于:重庆市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